上半年,清城區統計局堅持以高質量統計服務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以深入調研和務實行動提升統計工作水平,推動數據質量再上新臺階。清城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7.40億元,增長4.9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.4個百分點,總量穩居全市第1,增速排位全市第3。
一、堅持問題導向,以深入調研摸清發展實情。做好統計服務,首先要摸準實情、找準問題。區統計局建立了“重點領域專項調研+常態化走訪”工作機制,組織調研組圍繞“促進經濟發展”“經濟開門”等區委、區政府關注的重點課題,深入企業、園區、鄉村開展實地調研。上半年,累計開展專題調研54次,走訪企業122家,召開座談會近20場。調研發現,部分中小企業存在統計數據填報不規范、基層統計力量不足等問題。針對發現問題,區統計局建立了“問題清單”和“整改臺賬”,明確責任人和解決時限,確保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舉措。通過調研,更加精準掌握了全區“四上”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,切實提高企業源頭數據質量。
二、創新工作方法,以素質賦能提升統計實效。面對日益復雜的統計需求和海量數據,傳統的統計方式已難以滿足工作需要。區統計局積極開展工作調研,探索“智慧統計”新模式,推動統計工作數字化轉型。一是因情施策全力推進企業電子統計臺賬建設,推廣企業電子統計臺賬是深入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的重要任務,各專業人員結合企業特點,開展點對點培訓,面對面交流,詳實講解電子統計臺賬建設意義、填報要求、實際操作、注意事項等,截至6月組織開展專題培訓12場,實現全區“四上”企業全覆蓋。二是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,定期對重點行業、重點企業運行情況進行調研,利用趨勢進行預測預警,利用大數據提升統計分析能力,提高統計實效性。
三、強化基層基礎,以實干作風破解統計難題。基層統計是統計工作的根基。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基層統計力量薄弱、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,區統計局推出系列務實舉措,一是開展“送培訓下基層”活動,組織業務骨干到各鎮街、企業開展統計法規和業務培訓37場,培訓人員超1000人次,有力提升基層統計人員專業水平。二是實施“統計服務進企業”行動,以各專業人員組成服務企業小組,截至6月,上門指導企業超80家,現場指導企業規范填報數據及整理臺賬,建立“一對一”服務,有效壓縮重復指標30%,切實減輕企業負擔。
四、深化成果運用,以優質服務助力決策參考。統計數據的成果在于服務決策。區統計局注重調研成果轉化,建立“數據+分析+建議”的服務模式,每月編制《統計監測月報》《清城統計報告》等,向各級部門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數據參考;每季度至少1次在區委常委會、區政府常務會議、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會上專題匯報和研究經濟運行情況,深度解讀數據背后的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;每年編制《經濟指標運行分析匯編》、系列《挖潛案例材料匯編》,供各級各部門各鎮街閱研;圍繞熱點難點問題,撰寫《當前清城區餐飲業運行情況簡析》等專題分析18篇,多項建議被區委、區政府采納,為清城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。